发布“绿色标准”、生态文明展示馆开馆、改善水渠水质、拆除违建……昨天,我县迎来了第99个生态文明建设“集中推进日”活动,活动现场,处处彰显生态文明建设成果,让安吉的全域美丽底色更靓丽。
全媒体记者 江汇 摄
展示馆里学科普
占地面积900平方米、分为两层、有四馆一厅……昨天,位于报福镇景溪村的安吉县生态文明展示馆正式开馆,吸引大批人流进馆参观,实地感受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。
该展示馆由原先的文化礼堂、百家馆、小水电馆和闲置房屋改建而成,立足生态保护发展理念,设立了蓝天馆、碧水馆、净土馆、振兴馆4个主题馆,各展馆特色鲜明,营造了浓厚的科普教育氛围。
来到蓝天馆,这里不仅推出了空气科普知识、空气污染来源等基础科普原理内容,并搭配多台科普互动教学设备,还以时间轴形式展现报福镇空气治理改造历程;碧水馆以小水电历史进程为切入点,充分展现报福水资源丰富的自然地理特征;净土馆里,垃圾分类成为主题,向大众科普生活垃圾的危害和现状;振兴馆从产业振兴、人才振兴、文化振兴、生态振兴、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全面阐述报福乡村振兴建设成果,为参观者提供生动详实的学习资料。
整个展示馆的特色还在于,结合景溪村乡村旅游,打造研学体验区,比如,设立研学堂,设置垃圾分类电子互动游戏等。“很有趣,让孩子一边玩耍,一边了解科学知识。”当地村民纷纷表示。
报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,打造生态文明展示馆,旨在探索建立“无废乡镇”标准体系和绿色转化新路径,进一步提高生态治理能力和水平,开创报福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。
生态修复美环境
“现在大家看到的设备,对氮磷拦截起到重要的作用,生态修复功能较强。”昨天,在灵峰剑山溪河道缓冲带生态修复治理项目现场,技术人员向大家详细介绍水环境生态修复的技术原理和治理过程。
在农业面源污染中,农田中大量氮素、磷素通过一定途径的损失进入到周边水体中,造成水体污染。作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,灵峰旅游度假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显得十分有必要。该技术是根据区域自然环境、农作种植特点、面源污染现状及投资运行成本等,以因地制宜、实用高效、维护便捷、成本合理为原则,构建“新型农田生态氮磷拦截沟渠——雨水花园净化系统”,在已有的农业种植管理模式基础上,重点将降雨作为农田氮磷流失核心影响因素,开展氮磷拦截系统的设计规划。
同时,该技术还针对上游客水及区域内的农村生活污水、养殖废水等点源污染作相应的截污处理措施。“这次使用的技术比较先进,目前已完成一半工程量,预计5月底基本完工,届时,辖区水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。”灵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,接下来,力争将该项目打造成为街道农田种植面源污染生态拦截示范工程。
治理沟渠提水质
昨天上午,递铺街道雾山寺南北渠治理工程如火如荼进行。现场,七八名工作人员有序地进行清淤、修复工作。挖掘机、切割机、沙包齐上阵,当天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凿的方式,减少沉积,将被污染水体降低到最低水位,减轻气味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。
“自3月份起,根据省级污水零直排创建工作安排,我们就对该区域设计改建方案,目前已按照方案,连续一个礼拜持续推进该项工作,通过源头改进、综合治理改善水质。”递铺街道农业农村办治水工作人员谢其中说,该水渠周边企业、菜场商户多,区域创建、污水排治工作需要周边所有人员都积极参与,前期也通过入户动员等形式加大宣传,加强人人保护水环境的意识。
据悉,该项污水治理工作将于12月份完成,届时将彻底改变污水现状,提升水环境质量,改善人居环境。同时,在此区域污水零直排创建成果上,统筹做好其他水体的治理维护工作。同时,建立长效管理机制,加强巡河管理,通过开展长期管网检测、管道养护等工作,稳步巩固治理成果。
违建拆除护生态
茂密的树丛,清澈的水面,偶有散步的人经过……在递铺街道万亩村王某水产养殖点外围区域,优美的绿化环境成了当地人休闲的好去处。
昨天上午,递铺街道、县住建局、开发区联合开展万亩村农用地违建“回头看”工作,目前该处问题已处置完毕。
据悉,王某水产养殖区围墙内建筑面积781.68平方米,其中已审批建筑面积392.42平方米、未审批建筑面积389.26平方米,去年发现违建后,王某积极配合、立即整改,已于当年完成猪舍、杂物间、移动板房、厕所等违建的拆除。今年重回“故地”,水产养殖点周围“焕然一新”。完成整治后,王某主动美化周围环境,增设绿化,水清景美,甚至吸引不少人来这里拍摄婚纱照。
美丽环境需共同守护。“接下来,我们也将继续关注、持续跟踪、及时处理,联合各方力量守护好美丽安吉。”递铺街道行政执法办副主任许行说。